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直播稻刈割高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直播稻的刈割高产技术实施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tting of Direct-seede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直播稻刈割高产技术规程》(DB3401/T 263—2022)是合肥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直播稻的栽培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质量。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标准指出,播种前要精细整地,确保田块平整无杂物,土壤耕层深厚且松软。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分,避免因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或缺苗断垄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求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使土壤养分均衡,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二、播种密度与方式
标准规定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5-7公斤之间,具体数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及种植区域气候条件调整。采用机械条播或人工撒播均可,但强调播种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并且要做到均匀覆盖。这样做可以保证幼苗整齐健壮地出土,减少后期因个体间竞争差异过大而影响整体产量。
三、田间管理措施
1. 水分管理:从插秧至拔节期保持浅水灌溉,促进根系发育;抽穗开花阶段适当加深水位至8-10厘米,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2. 追肥时机:分蘖初期追施促蘖肥,孕穗期增施保花肥,灌浆成熟期补施壮籽肥。通过合理施肥,既能防止早衰又能延长功能叶寿命,从而增加粒重。
3. 病虫害防控: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特别要注意稻飞虱、纹枯病等常见病虫害的早期预防。
四、适时收获
当95%以上的稻谷达到完熟状态时即可开始收割作业。此时收获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千粒重,还能有效降低因过熟而造成的落粒损失。此外,在选择联合收割机时应考虑其工作效率与适应性,确保作业过程顺利高效。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为了进一步提升直播稻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机械化育秧移栽技术,这样不仅能节省劳动力成本,还可以显著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同时鼓励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共享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共同推动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直播稻刈割高产技术规程》(DB3401/T 263—2022)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直播稻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参考依据。只要严格按照上述各项要求执行,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直播稻的产量与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