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仿雾培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原原种的仿雾培繁育生产。
Title:Potato Mini-tuber Protoculture Technical Regulations by Simulated Mist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4 T 9-2022《马铃薯原原种仿雾培繁育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马铃薯原原种的仿雾培繁育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
标准明确指出,仿雾培设施应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且无污染源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80%范围内。这样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2. 种薯选择与处理
在种薯的选择上,要求选用脱毒苗作为繁殖材料,并确保其纯度达到99%以上。种薯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通常采用75%酒精浸泡3分钟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的方法来杀灭表面微生物。
3. 基质准备
使用珍珠岩或蛭石等作为栽培基质时,必须先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处理以去除潜在病原体。同时根据需要调整pH值至5.5-6.5之间,保证营养液配方适合植物吸收。
4. 营养液管理
营养液浓度要适中,初期可以按照稀释比例1:100配制,随着植株长大逐渐增加至1:50左右。定期检测并调整EC值(电导率),维持在0.8-1.2mS/cm范围内。此外还需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锌等,防止缺乏症出现。
5. 田间管理
定期检查植株长势,及时摘除黄叶老叶,促进通风透光。当主茎长到一定高度后可采取打顶措施刺激侧芽萌发,提高产量。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或者喷灌均可,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浇水导致根系缺氧。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密切观察植株状态。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症状立即隔离处理,并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进行防控。对于虫害问题,则可以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来达到自然控制的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和精心照料,能够显著提升马铃薯原原种仿雾培繁育的成功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种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