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内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almonellosis Abortion in Hor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 78-2023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布的关于马流产沙门氏菌病防控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采用了“马流产沙门氏菌病”这一术语,指的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马匹妊娠期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母马流产、不孕以及新生马驹死亡。
二、预防措施
1. 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对圈舍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解读:养殖场需制定并执行全面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清扫、定期消毒等操作流程,确保养殖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
2. 引入新购马匹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隔离观察至少两周。
解读:引入新马时要严格把控来源,通过专业机构或兽医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隔离期间密切监测其行为表现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防止潜在传染源进入群体。
三、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注意母马是否有异常发情周期、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仔马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解读:通过对马匹日常行为习惯和身体状态的细致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患病风险。例如,母马如果出现不正常的发情现象或者阴道有异常分泌物流出,则可能是感染了沙门氏菌;而幼驹若表现出呼吸急促、频繁腹泻等不适反应,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实验室检测: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从病料中分离得到目标菌株,并通过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解读:当怀疑某只马匹感染了该疾病时,除了依靠肉眼可见的症状外,还需要借助科学手段来进行准确诊断。实验室内的细菌分离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只有成功获取到致病菌才能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同时利用各种生化特性来区分不同种类的沙门氏菌也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治疗方案
1. 抗生素疗法: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全身性给药。
解读:一旦确诊为马流产沙门氏菌病,及时有效的药物干预至关重要。抗生素的选择应当基于药敏测试的结果来进行,以确保所使用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甚至杀灭病原体。此外,还应注意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与时长,避免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2. 支持性护理:提供充足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解读:除了积极地对抗病原体之外,还应该关注病患的整体健康状况。给予高质量的食物补充能量消耗,并且密切关注体内水分与电解质水平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帮助机体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五、疫病控制
1. 定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增强群体免疫力。
解读: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建议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整个马群实施疫苗注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免受侵害,还能形成整体屏障效应,减少疾病传播几率。
2. 做好废弃物处理工作,防止环境污染。
解读:所有涉及到病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都必须妥善处置,不得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污染。通常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来进行安全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