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黄芪育苗移栽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技术、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绵黄芪的育苗移栽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Production of Mongolian Milkvetch in Shanx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9T 27-2022绵黄芪育苗移栽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忻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绵黄芪的育苗和移栽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为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做法包括将种子置于35℃左右温水中浸泡8小时,然后捞出晾干。这一过程能够使种子吸水膨胀,促进发芽率提高。此外,还可以采用机械破皮的方法来增加种子与水分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发芽速度。
二、育苗方法
根据标准要求,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作为育苗床。在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并施足底肥。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1-2厘米之间。为了保证幼苗生长健壮,还需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三、移栽管理
当幼苗长至6-8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作业。移栽前需挖好定植穴,穴间距为30×40厘米。移栽时要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即根系舒展但不能露出地面,茎部略高于原土面。移栽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并覆盖稻草等材料保温保湿。
四、田间管理
在后续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首先是要合理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后期则侧重于磷钾肥施用以增强抗逆性。其次是要及时除草松土,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影响产量。最后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旱排涝措施。
五、采收加工
一般情况下,绵黄芪种植两年后便可收获。采收时间最好选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采收时要连根拔起,去除泥土杂质后晾晒至七八成干再进行修剪分级包装入库储存。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霉变虫蛀现象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DB1409T 27-2022绵黄芪育苗移栽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