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参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330-2022《丹参种植技术规程》是由重庆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丹参的种植过程,提高药材质量。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要求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这主要是因为丹参喜欢生长在微酸性到中性的环境中,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其根部的健康发育和养分吸收。整地时应深耕细作,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种子处理
种子播种前需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挑选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并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晾干备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
栽培管理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20厘米。及时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避免杂草竞争养分。在生长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同时注意灌溉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黄板诱捕等措施控制害虫数量。化学药剂使用上则强调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频次,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问题。
收获加工
丹参的最佳采收期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至翌年春季萌芽之前。收获时应小心挖掘,避免损伤根部。清洗干净后可直接晒干或者采用低温烘干方式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能够有效提升丹参种植的整体水平,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