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微滴式数字PCR法检测常见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食品中常见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Title:Detection of common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 Droplet digital PCR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JLNCP 4302-2025《常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微滴式数字PCR法》这一地方标准中,相较于旧版标准,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的应用被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本文将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关于“引物探针设计与优化”这一条文的差异,深入解读其变化原因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旧版标准在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方面仅提出了一般性建议,如要求引物具有特异性、扩增效率高、避免二级结构等,但并未对具体参数或操作流程做出详细说明。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包括靶基因的选择范围、引物长度、GC含量、退火温度范围以及探针的荧光标记位置等,并强调需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多序列比对以确保特异性。
这一变化反映了ddPCR技术对引物和探针设计的更高要求。ddPCR是一种绝对定量技术,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远高于传统qPCR,因此对引物和探针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或假阳性结果,影响检测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实验室应根据待测物种的基因组信息,选择保守性强、变异小的基因作为靶点,例如线粒体基因COI或核基因ITS等。同时,引物和探针的合成应由专业机构完成,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此外,建议采用软件工具(如Primer-BLAST、OligoCalc等)辅助设计,并结合实验数据不断优化。
总之,新标准对引物和探针设计的细化,不仅提升了ddPCR检测的可靠性,也为实验室提供了更明确的操作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循标准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