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人综合数据元的定义、分类、编码规则及描述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自然人相关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以及自然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Title:Specification for Natural Person Comprehensive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51-2022自然人综合数据元规范》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自然人在各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描述和交换。这项标准适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自然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与共享。
数据元的基本概念
数据元是数据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特定语义环境下具有明确含义的一个数据值或一个数据组。数据元由数据元名称、定义、表示、标识符、状态等要素构成。例如,自然人的姓名数据元,其定义为“用于唯一标识个人的名字”,表示方式可以是字符串类型,标识符则需要遵循统一规则生成。
数据元的分类与编码
根据用途不同,数据元可分为基础类数据元、业务类数据元和社会类数据元三大类。其中,基础类数据元是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如身份证号码、性别等;业务类数据元则服务于特定业务流程,比如婚姻状况、职业等;社会类数据元关注于社会属性,例如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
数据元的设计原则
设计数据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唯一性,确保每个数据元有且只有一个定义;二是准确性,数据元的定义必须精确无误;三是完整性,数据元的描述应涵盖所有必要的信息;四是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可能的变化需求。
关键条文解读
# 第5.1节 数据元结构
本节规定了数据元的结构模型,包括数据元名称、定义、表示、标识符、状态等五个核心组成部分。例如,“姓名”这一数据元,其名称应简洁明了,定义需清晰准确,表示形式建议采用UTF-8编码的字符串,标识符通过特定算法生成,并标注当前版本的状态为“正式”。
# 第6.1节 数据元命名规则
数据元命名要求使用中文全称,避免使用缩写或简称。同时,命名应当直观易懂,反映数据元的本质特征。例如,“出生日期”比“DOB”更符合命名规范。
# 第7.1节 数据元定义编写指南
数据元定义应包含定义描述、适用范围、约束条件等内容。以“手机号码”为例,定义描述为“用于通信联系的十一位数字序列”,适用范围限定于中国大陆地区,约束条件指出该号码必须符合国家电信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
# 第8.1节 数据元表示方法
数据元的表示方法直接影响到数据交换的质量。对于文本型数据元,推荐使用Unicode编码;对于数值型数据元,则需明确精度要求及单位。此外,还需考虑数据元的数据类型、长度限制以及输入格式等细节。
# 第9.1节 数据元标识符生成规则
标识符是数据元的重要属性之一,用于唯一标识每一个数据元。DB11/T 2051-2022提出了基于层次结构的标识符生成方案,具体包括层级号、分类号、顺序号三部分。层级号反映数据元所属的大类,分类号细化到具体类别,顺序号确保同一类别下数据元的唯一性。
# 第10.1节 数据元状态管理
数据元的状态分为草案、正式、修订、废弃四种。当数据元首次创建时处于草案状态,经过评审后转为正式状态;后续若需修改,则进入修订状态直至新版本发布;不再使用的数据元将被标记为废弃状态。
实施建议
为了有效实施DB11/T 2051-2022标准,各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元管理体系,定期对现有数据元进行审查与更新。同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数据元标准化意识,确保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总之,《DB11/T 2051-2022自然人综合数据元规范》为自然人信息的规范化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