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运行管理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维护、应急响应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运行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Regula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Sudden 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Sites in Beijing (DB11/T 2043-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43-2022《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规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运行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监测站点选址,规程明确要求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类型及影响范围等因素。这意味着在选择监测点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站点能够有效捕捉到可能发生的灾害信息。例如,对于滑坡易发区,应优先布设在滑动面附近或潜在滑动路径上,以便及时获取位移变化数据。
其次,在设备安装与维护方面,规程强调了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所有监测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并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精度。同时,还规定了日常巡检周期以及故障排除流程,要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这不仅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能提高数据可靠性。
再者,数据采集与传输环节也得到了充分重视。规程指出,应采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来减少人为误差,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记录备份、历史趋势分析等功能。此外,还提出了加密通信协议的要求,以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最后,在应急响应部分,规程明确了各级别预警信号对应的处置方案。当监测数据显示达到临界值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理工作。整个过程中强调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相关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