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及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K5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73-2022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第5.1.1条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选择建筑屋顶或其他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场所,并确保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和结构承载能力。
解读:此条强调了项目选址的重要性。首先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照射,避免周围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其次要评估建筑屋顶或其他安装地点的承重能力,防止因超载导致的安全隐患。
电气设计
第6.2.3条指出:逆变器输出侧应设置短路保护装置,并且该装置的动作电流不应大于逆变器额定电流的1.4倍。
解读:这一规定旨在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设定合理的短路保护值,可以有效防止过流损坏设备,同时保证在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损失。
防雷接地
第7.1.2节要求:光伏方阵金属支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
解读: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雷击带来的损害。一方面,金属支架接地可以将雷电能量导入大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坏;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接地电阻值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防雷效果。
运行维护
第9.2.1节提到:运维单位需定期检查光伏组件表面清洁情况,清洗频率根据当地环境条件确定。
解读:保持光伏组件清洁对于维持发电效率至关重要。不同地区的灰尘、污垢积累速度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清洗计划,以确保光伏板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以上是对《DB11/T 1773-2022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这些条款不仅体现了当前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