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区域内节水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区的节水评价工作,为区域节水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Title:Water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s - Part 16: Distric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36.16-2022《节水评价规范 第16部分:区域》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区域节水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区域”、“节水评价”等核心概念。例如,“区域”是指具有明确边界、特定功能或用途的地理范围,如城市、开发区或农业灌溉区。“节水评价”则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评估区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及节水措施的有效性。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
该标准建立了包含用水总量控制、单位面积用水量、再生水利用率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用水总量控制强调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设定合理的用水上限;单位面积用水量则用于衡量不同用途土地上的平均用水水平;再生水利用率反映了区域内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程度。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区域节水状况的基本框架。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规定了详尽的数据收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统计各行业用水数据、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历史数据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校正,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偏差。
评价方法
标准提出了多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例如,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综合得分;结合专家打分法评估难以量化的内容。同时强调了动态调整机制,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始终贴近实际需求。
改进措施建议
最后,标准给出了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的一般原则。这些建议涵盖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公众节水意识教育等方面。特别提到要重视跨部门协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区域节水目标实现。
综上所述,《节水评价规范 第16部分:区域》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区域节水评价体系,而且为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它对于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