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建设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建筑与设施、环保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种猪场。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74-2022《种猪场建设规范》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猪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种猪健康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布局
1. 场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避开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2. 场区周围500米范围内不得有屠宰场、畜禽养殖场、兽医院、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可能污染环境的设施。
3. 场区布局应分区明确,分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污处理区和隔离区。各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带或隔离设施,防止交叉污染。
二、建筑要求
1. 猪舍设计应充分考虑猪只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求,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
2. 猪舍内地面应采用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坡度不小于1%,便于污水排放。
3. 每头种母猪所需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每头种公猪所需面积不应小于8平方米。
三、设备设施
1. 应配备自动喂料系统、饮水系统、温控系统等现代化养殖设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2. 配备独立的种公猪采精室和母猪分娩室,保证配种和分娩过程的安全卫生。
3. 设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如高温高压灭菌锅或化尸池,确保病死猪得到妥善处理。
四、环境保护
1. 应建立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处理池等设施,实现资源化利用。
2. 粪污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应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3. 定期对场区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
五、人员管理
1. 场内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种猪饲养、繁殖、疫病防控等相关知识。
2. 进入生产区前需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帽,并经过严格消毒程序。
3.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种猪来源、健康状况、繁殖性能等信息,为选育提供优质依据。
六、防疫措施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对种猪实施强制免疫。
2. 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
3. 设置专用的车辆消毒点,对外来车辆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
以上内容仅为DB11/T 574-2022《种猪场建设规范》部分内容的简要解读,具体条款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