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稻抛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早稻抛秧栽培的生产过程。
Title:Rice Trans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under Full Straw Returning of Rapeseed for Early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32-2022《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稻抛秧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进行早稻抛秧栽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施肥管理
标准指出,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早稻种植前需要合理调整肥料施用量。由于油菜秸秆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因此在制定施肥方案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减少化肥投入。具体来说,建议基肥施用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追肥则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分次施用,确保养分供应均衡。
2. 秸秆处理
为了保证油菜秸秆能够有效分解并为早稻提供养分,标准要求对秸秆进行适当的预处理。这包括将秸秆切碎至5-10厘米长度,并均匀撒布于田间。同时,提倡使用机械翻耕技术将秸秆埋入土壤中,以加快其腐解速度。此外,还建议结合施用微生物菌剂来促进秸秆的分解过程。
3. 田间管理
在早稻抛秧过程中,标准强调了水浆管理的重要性。初期保持浅水层有助于提高地温,促进秧苗扎根;中期则需适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则要保持湿润灌溉,防止干旱影响产量。另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等方法来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4. 收获与后续处理
当早稻达到成熟期时应及时收获,避免因延迟收获造成损失。收获后的稻谷应妥善储存,防止受潮发霉。对于剩余的稻草可以采用机械化粉碎还田的方式归还给农田,继续发挥其肥效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DB36/T 1732-2022《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稻抛秧栽培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通过遵循此标准,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