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中混凝土预防碱-骨料反应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公路工程中涉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与质量管理,以减少碱-骨料反应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of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in Concrete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04-2022《公路工程混凝土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贵州省公路工程中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从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到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有效防止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材料选择与检测
规程第4.1节明确指出,用于公路工程的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和《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的规定。对于可能存在碱-硅酸反应风险的骨料,必须进行碱活性试验。试验方法应采用快速砂浆棒法或岩石柱法,确保骨料的潜在碱-硅酸反应膨胀率不超过0.10%。
此外,规程强调水泥的选择至关重要。推荐使用含碱量低于0.6%的低碱水泥,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掺加矿渣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的复合水泥。这些掺合料不仅能够降低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还具有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效果。
配合比设计
根据规程第5.2节的要求,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充分考虑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建议将水胶比控制在0.35以下,并适当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以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碱含量。同时,通过优化骨料级配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增强其抗裂性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低碱水泥或掺加矿物掺合料时,应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确保早期强度发展良好,避免因过早拆模而导致裂缝产生。
施工过程控制
规程第6章详细规定了施工过程中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具体措施。首先,在施工现场应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所有原材料均符合设计要求。其次,混凝土拌制时要严格按照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更改水胶比或其他参数。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规程建议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并设置冷却水管系统,通过循环水带走多余的热量,防止温度应力引发裂缝。另外,还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保持表面湿润至少7天以上,必要时可延长至14天。
结构防护措施
最后,规程第7章提出了一些针对已建成结构的防护措施。如果发现存在碱-骨料反应迹象,则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表面涂覆阻锈剂或安装隔离层等方法来延缓反应进程。同时,定期监测结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对策。
总之,《公路工程混凝土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规程》DB52/T 1704-2022为贵州省范围内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各方参与者都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