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基本原则、机构职责、核对流程、信息安全与保密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开展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相关机构和部门。
Title:Resident Economic Status Verification Work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2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334-2021《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基本要求、流程、数据采集、信息比对、结果反馈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开展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包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社会救助项目时的经济状况核查。
二、术语和定义
1. 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指通过信息共享和比对的方式,核实申请人家庭成员的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是否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要求的过程。
2. 核对对象:指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或个人。
三、基本原则
1. 合法合规原则:核对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确保程序合法。
2. 客观公正原则:核对机构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开展核对工作,不得人为干预核对结果。
3. 保护隐私原则:在核对过程中,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予以保密。
四、工作流程
1. 受理申请:核对机构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初步审核其完整性与真实性。
2. 数据采集:根据申请类型收集必要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户籍信息等,并从相关部门获取相关数据。
3. 信息比对:利用数据库进行自动化比对,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
4. 结果反馈:将核对结果告知申请人及相关审批部门。
五、数据采集
1.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公安、民政、人社、住建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
2. 数据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工资薪金、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方面的信息。
3. 数据质量: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准确,避免因错误信息导致误判。
六、信息比对
1. 比对方式:采用计算机系统自动比对为主,人工复核为辅的方式进行。
2. 比对规则:制定详细的比对逻辑,明确各类情况下的处理办法。
3. 异常处理: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申请人并要求补充材料说明。
七、结果反馈
1. 反馈形式:可以采取书面通知、电话告知等多种形式。
2. 内容要求:应包含核对结论、依据以及后续处理建议等内容。
3. 时间限制:原则上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核对过程并向申请人反馈结果。
八、监督管理
1.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2.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以上是对DB31/T 1334-2021《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