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操作流程、管理与维护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家禽养殖场采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的操作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of Off-site Fermented Bed for Poultry Manure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操作技术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标准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采用异位发酵床技术处理家禽粪污的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其中特别强调了该技术适用于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包括蛋鸡、肉鸡等家禽种类。
在异位发酵床的建设要求中,标准规定发酵床应选址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水源保护区的地方。发酵床的设计应考虑通风系统和防渗漏措施,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标准还指出,发酵床的面积应根据饲养规模合理确定,一般每只家禽需占用0.15-0.2平方米的发酵床面积。
关于发酵床的运行管理,标准提出了详细的工艺参数要求。发酵床内的温度应保持在50-70℃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范围内。为保证发酵效果,标准建议每周翻堆一次,同时定期补充新鲜垫料。此外,标准还强调要定期监测发酵床内的pH值和氨气浓度,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
在粪污处理效果方面,标准要求通过异位发酵床处理后的粪污应达到无害化标准,即不得检出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处理后的产物可用作有机肥料,但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标准最后对人员培训和技术档案管理提出了要求,强调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异位发酵床的操作规程,并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记录日常运行数据。
这些条文从选址、设计、运行到管理各个环节全面规范了异位发酵床的操作流程,为推广这一环保型粪污处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