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方蜜蜂育王的技术要求、场地选择、种群准备、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西方蜜蜂育王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een Rearing of Western Honey B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15-2022《西方蜜蜂育王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育王操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育王台:用于放置蜂王幼虫或蛹的特制工具。
解读:育王台的设计直接影响育王成功率。它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逃逸功能,确保幼虫或蛹在适宜环境中生长发育。
2. 交尾群:专门为蜂王交尾准备的蜂群。
解读:交尾群应保持强群状态,通常每框蜂数不少于8000只,并配备足够的蜜粉源,以吸引处女王完成交尾飞行。
二、育王前准备
3. 蜂群选择
- 应选用健康、高产且抗逆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群。
解读:种群质量直接决定后代蜂王的优良性状。选择时需观察蜂群是否无病害、繁殖能力强及采集力好等特性。
4. 育王台准备
- 育王台需提前一天放入原群中让工蜂清理修整。
解读:这一步骤可以提高育王台接受率,使工蜂分泌更多王浆,为幼虫提供充足营养。
三、育王操作
5. 移虫时间
- 移取1日龄内的工蜂幼虫进行培育。
解读:此时幼虫最适合转化成蜂王,其体型较小易于操作,同时保证了足够的发育周期。
6. 移虫技巧
- 使用专用移虫针轻柔地将幼虫移至育王台中央。
解读:动作要迅速准确,避免损伤幼虫,影响后续发育。熟练掌握移虫技术对于提高育王成功率至关重要。
四、交尾管理
7. 交尾场地设置
- 场地应远离农药污染区,周边有丰富蜜粉源植物。
解读: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处女王顺利出巢交尾,减少失王风险。
8. 交尾群管理
- 定期检查交尾情况,及时补充饲料。
解读:密切监控交尾进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比如补足食物或者更换交尾群位置,以维持蜂群稳定。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关键环节,希望对从事西方蜜蜂育王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育王质量和效率,促进养蜂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