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补播前准备、补播技术、田间管理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利用多花黑麦草对天然草地进行补播改良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atural Grassland Improvement by Overseeding with Multiple Flower Ryegr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18-2022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江西省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多花黑麦草的特性出发,为天然草地的改良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操作指南。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条款。
首先,在适用范围上,该标准适用于江西丘陵山地天然草地的改良工作。这表明其主要针对的是江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草地管理问题。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作为冷季型多年生牧草的角色,以及补播改良的概念,即通过人工种植多花黑麦草来改善现有天然草地的质量。
第三,在品种选择方面,要求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并且种子质量需达到GB 4404.1的规定。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考虑品种本身的适应性,还要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播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第四,关于播种时间的选择,标准指出最佳时间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这一时间段内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同时也能避免冬季严寒对新植株造成伤害。
第五,播种方法强调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15~20厘米之间。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便于后期管理和维护。覆土厚度则建议控制在0.5~1.0厘米范围内,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又不会因为过厚而导致出苗困难。
第六,在田间管理措施中,特别提到要定期除草、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这些措施对于维持多花黑麦草的良好长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初期阶段,良好的养护可以显著提升最终的改良成效。
第七,关于收获管理,规定当多花黑麦草进入抽穗期时即可开始收割,但首次收割不宜太早,以免影响后续产量。此外,还应注意留茬高度,一般应保留5~10厘米左右,这样既有利于再生又能防止机械损伤。
最后,在档案建立环节,要求对整个补播改良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日期、品种信息、施肥量等。这样做不仅便于日后追溯和评估效果,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DB36/T 1718-2022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技术规程》是一部集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文件,它为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