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菊花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鲜食菊花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resh Edible Chrysanthem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菊花栽培技术规程》(DB44/T 2020-2022)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鲜食菊花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内容。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种植基地应远离工业区、矿区及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并且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菊花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同时适宜的酸碱度有助于菊花根系吸收养分,促进健康生长。
二、品种选择
标准强调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例如,“金丝皇菊”因其花朵大、色泽鲜艳而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之一。合理选择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育苗
在育苗阶段,标准建议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并保持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为75%-80%。这有助于种子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此外,还应注意适时揭膜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烂种现象。
四、定植
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定植作业。行距一般设置为50cm×50cm或60cm×40cm,每穴栽植一株。定植后要立即浇透水以利于成活。合理的株行距不仅有利于后期管理和采摘操作,还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效益。
五、田间管理
包括肥水管理、整枝修剪等方面。标准提到,在生长期需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两次,每次间隔约20天左右。另外,对于长势旺盛的植株可适当摘除部分侧枝,集中营养供给主干部分,从而提升整体产量和质量。
六、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为主,化学药剂作为辅助手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清除受害部位并喷洒相应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临近采收前一个月内禁止使用任何农药,确保产品安全无残留。
七、采收与贮藏
根据鲜食菊花的特点,最佳采收时间为清晨露水干后至上午10点之前。此时花瓣完整度最高,颜色最鲜艳。采收后的菊花需尽快放入冷藏库中保存,温度维持在0℃~4℃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时间长达两周以上。
总之,《鲜食菊花栽培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无论是专业农户还是普通爱好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遵循这些原则,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产品,也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