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和评价体系。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内各类建设工程智慧工地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in Xiongan New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DB1331/T 009-2022)是一部针对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旨在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关于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
规范强调了系统集成的重要性,要求智慧工地平台应具备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这意味着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还是人员管理等子系统,都必须遵循相同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确保信息能够无缝对接。这种集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施工现场安全的要求
在安全管理方面,规范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例如,施工现场应安装高清摄像头,覆盖所有关键作业区域,并且这些摄像设备需具备夜视功能以保证全天候监控。此外,对于危险源如深基坑、高支模等部位,除了常规监控外,还需配备自动报警装置,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响应绿色发展理念,《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特别关注环境保护。规范指出,施工现场应当设置PM2.5、噪音等多个环境参数监测点,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平台。一旦发现超标现象,系统会自动触发应急预案,比如启动洒水车降低扬尘浓度或者调整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污染。同时,鼓励采用节能环保型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燃油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智能化设施的应用
规范还提倡广泛应用智能化设施来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在工人考勤方面,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代替传统的打卡方式,既方便又准确;物资管理上,则推荐利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追踪材料流向,避免浪费。另外,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建议安装远程操控系统,让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完成大部分维护保养工作,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
以上只是对《雄安新区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上,这部规范涵盖了更多细节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控制、进度跟踪等方面的技术指南。希望上述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