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要求、模型创建、信息管理、协同工作及交付成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水利工程项目中基于BIM技术的设计阶段应用。
Title:Guidelines for Desig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用导则》(DB41/T 2368-2022)为河南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设计原则、建模流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交换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规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设计原则
标准第5.1条规定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和扩展性。其中,统一性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模型框架和数据标准;协调性强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工作;适用性指模型需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扩展性则确保模型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需要。这些原则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奠定了基础。
建模流程
标准第6章详细描述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建模流程,包括项目启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五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技术要求。例如,在初步设计阶段,需完成地形地貌建模、水文地质分析以及初步结构布局等任务;而在施工阶段,则要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工序模拟和进度管理等工作。这一流程规范了从规划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建模活动。
信息分类与编码
标准第7章提出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分类体系,将信息分为项目信息、资源信息、过程信息三大类,并给出了详细的编码规则。例如,项目信息中的“项目名称”编码为“PJ001”,资源信息里的“建筑材料”编码为“ZY002”。这种分类编码方式有助于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交换
第8章明确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方法。推荐使用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作为核心数据交换标准,并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指南。此外,还规定了数据交换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安全保密措施,以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这不仅促进了不同软件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也为跨区域协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应用案例
标准最后附录中列举了一些典型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实例,如某大型水库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案例。通过运用本标准提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该项目实现了从方案比选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这些案例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用导则》(DB41/T 2368-2022)是一部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行业标准,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更为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