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糜子穴播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旱地糜子穴播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Pit-sowing Cultivation of Millet in Ari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旱地糜子穴播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825—2022)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糜子高效栽培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要求选用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如“蒙糜1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抗逆性,在缺水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潜力。
二、整地施肥
整地时要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透气。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5吨,尿素75-150公斤,过磷酸钙300-450公斤,氯化钾75-150公斤。
三、播种
最佳播期为当地气温稳定通过8℃左右,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机械穴播,行距40-5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播种3-4粒。播种深度3-5厘米,覆土厚度2-3厘米。
四、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保证全苗。分蘖期中耕除草一次,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150公斤/公顷。抽穗扬花期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类肥料。
五、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谷锈病、白发病和粘虫。可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适时用药等。药剂可选用三唑酮、多菌灵等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
六、收获
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即可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脱粒、清选等工序,提高作业效率。
本规程旨在指导旱地糜子栽培生产,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糜子高产稳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