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造林准备、树种选择、种植技术、养护管理及质量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海滨盐碱地的原土造林绿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and Greening on Coastal Saline-Alkali Land Using Native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3/T 054—2022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是浙江省温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海滨盐碱地的造林绿化工作,提高植被成活率与生态修复效果。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土壤改良措施
根据规程第4.1条的规定,对于pH值大于8.5且含盐量超过0.6%的重度盐碱地,在种植前需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具体包括:
1. 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至0.8米以下;
2. 使用腐熟有机肥与土壤混合,每亩施用量不少于3吨;
3. 增施石膏等化学改良剂,用量为每亩200公斤;
4. 铺设厚度不低于15厘米的沙石覆盖层,以改善通气性和保水性。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浓度,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二、树种选择原则
规程第5.2条指出,应优先选用耐盐碱性强、抗逆性好的乡土树种。推荐的主要树种有:
1. 黑松 Pinus thunbergii:耐盐能力较强,适应范围广;
2.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
3. 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
4.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抗风沙,耐水湿。
同时要求同一造林区域内混交种植多种树种,形成多层次立体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栽植技术要点
按照规程第6.3条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栽植时间宜选在春季解冻后或秋季落叶后进行;
2. 挖掘定植穴直径和深度均不得小于60厘米,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3. 定植时确保苗木根系舒展,回填时先填入表土并踏实;
4. 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之后视天气情况适时补水;
5. 在树干周围设置直径1米的围堰,防止水分流失。
以上步骤有助于提高幼苗存活率,保障造林质量。
四、后期管护要求
规程第7.4条强调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包括:
1. 定期监测土壤含盐量变化,及时调整灌溉策略;
2. 对新植树木每年修剪一次枯枝败叶,促进健康生长;
3. 配套建设完善的灌溉系统,确保水源充足稳定;
4. 防治病虫害,特别是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等常见病虫害;
5. 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定期评估造林成效。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可以延长绿化成果的有效期,实现长期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DB3303/T 054—2022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从土壤改良到树种选择再到栽植与管护等多个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为沿海地区开展大规模盐碱地绿化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