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酸性电解水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技术要求,包括设备、操作方法、质量控制及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果蔬保鲜的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serv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Using 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77-2022 果蔬用微酸性电解水保鲜技术规程》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果蔬保鲜过程中使用微酸性电解水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微酸性电解水”的概念:以食品级盐和水为原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的pH值在5.0~6.5之间、氧化还原电位(ORP)大于1100mV、有效氯浓度在10mg/L~20mg/L范围内的电解水溶液。这一定义强调了微酸性电解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确保其既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又对环境友好。
技术要求
# 1. 原料选择
标准要求用于制备微酸性电解水的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体包括:
- 食品级氯化钠或其他可食用盐类作为电解质;
-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
这些规定保证了最终产品不会引入任何有害物质,同时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需求。
# 2. 设备要求
生产装置应具备以下功能:
- 自动控制pH值、ORP及有效氯浓度的能力;
- 安全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
- 清洗与维护便利性设计。
设备性能直接影响到微酸性电解水的质量稳定性,因此对其提出严格的技术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 3. 操作规范
在使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果蔬保鲜时,需遵循如下步骤:
- 根据待处理果蔬种类调整合适的参数;
- 确保处理过程中的接触时间足够长以达到预期效果;
- 处理后及时清洗残留物并妥善存放。
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前应先进行小规模试验验证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续改进。
质量检验方法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检测手段:
- 使用便携式pH计测量溶液酸碱度;
- 利用电极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
- 采用碘量法或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有效氯含量。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出微酸性电解水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最后,标准提醒使用者注意以下几点:
-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 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于高浓度环境中;
- 废弃物须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
综上所述,《DB35/T 2077-2022 果蔬用微酸性电解水保鲜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执行指南,而且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对于推动该领域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