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园区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工业园区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活动。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ecover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ste Polymer Materials in Industrial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73-2022《工业园区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和资源利用技术准则》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为工业园区内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收集与分类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收集网络,确保废旧高分子材料能够及时、有效地被收集起来。收集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进行初步分类,如按材质(聚乙烯、聚丙烯等)、颜色、用途等分类。这样做可以提高后续处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例如,不同种类的塑料在熔融温度上存在差异,如果不预先分类直接混合处理,可能会导致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5.2 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是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的重要步骤之一。标准中提到物理法预处理包括破碎、清洗、干燥等工序。破碎是为了将大块的废旧材料变成小颗粒或碎片,便于进一步处理;清洗则是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保证产品质量;干燥是为了避免水分对后续加工造成影响。化学法预处理则侧重于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旧材料的结构,使其更适合再加工使用。
6.3 资源化利用途径
本部分明确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资源化利用方向。一是作为原料用于生产新的高分子产品,比如制造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二是改性后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如制作隔热板、防水卷材等;三是能源化利用,通过热解等方式转化为燃料油或者燃气,从而实现能量回收。每种途径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企业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工作。
8.1 环境保护措施
鉴于废旧高分子材料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在整个操作流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比如设置废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安装废水净化系统来处理清洗产生的污水等。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废弃物管理制度,定期监测环境指标,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以上是对DB35/T 2073-2022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此标准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促进了行业规范化发展,对于推动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废旧高分子材料高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