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甜瓜保护地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甜瓜保护地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2T 0059—2022《甜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甜瓜在保护地中的种植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搭建
选址要求: 标准指出甜瓜保护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宜为6.0-7.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确保了甜瓜生长所需的良好土壤条件。
设施要求: 建议采用钢架结构温室或塑料大棚作为保护设施。要求棚体稳固,透光性能好,并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和通风设备。这样的设施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因素,促进甜瓜健康生长。
种植管理
品种选择: 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辽甜系列等经过审定并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
播种育苗: 育苗时需注意温度控制,白天保持在25℃-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苗龄一般为30-40天左右。移栽前要进行炼苗处理,增强幼苗适应能力。
田间管理:
- 施肥: 定期施用腐熟农家肥及复合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注重氮磷钾平衡。
- 浇水: 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注意水分供给。
- 病虫害防治: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采后处理
适时收获: 根据果实成熟度确定最佳采摘时间。通常以果皮颜色变化、香味浓郁以及敲击声沉闷为判断依据。
采后处理: 新鲜采摘后的甜瓜应及时预冷至10℃左右,并储存在相对湿度85%-90%,温度控制在4℃-8℃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期,提高商品价值。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和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提升甜瓜保护地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