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靛果容器大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容器选择、基质配制、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移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蓝靛果容器大苗的培育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Large Container Seedlings of Blue Honeysuck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59—2022《蓝靛果容器大苗培育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蓝靛果容器大苗的培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木选择与处理
1. 苗木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且需具备良好的生长势。
2. 在起苗前要确保土壤湿润,起苗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二、容器选择与基质配制
1. 容器直径建议在15-20厘米之间,底部要有排水孔。
2. 基质由腐殖土、沙子和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要求疏松透气、保水性强。
三、定植管理
1. 定植时间以春季或秋季为宜,定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为准。
2. 定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保湿保温。
四、田间管理
1. 浇水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
2. 施肥应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结合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3. 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卫生。
五、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巡查圃地。
2. 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但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六、出圃标准
1. 苗木高度达到5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8厘米。
2. 根系发达,须根数量多且分布均匀。
3. 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痕迹。
以上内容是根据DB23/T 3359—2022标准提炼出来的关键点,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蓝靛果容器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为后续种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