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粗骨土困难地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分析、整地方法、树种选择、苗木栽植、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粗骨土困难地的造林及植被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in Coarse Bone Soil Difficult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78─2021粗骨土困难地造林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粗骨土地区造林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在这一特殊土壤条件下开展造林活动。以下将从规程中的关键内容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规程适用于浙江省丽水市行政区域内的粗骨土困难地造林工作。其中,“粗骨土”是指土壤中砾石含量较高且质地较为粗疏的土壤类型,这类土壤通常具有保水性差、肥力低的特点,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
规程中明确了一些专业术语:
- 困难地:指因自然条件限制(如坡度陡、土壤贫瘠等)而难以正常造林的土地。
-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内栽植树木的数量,直接影响林分结构和经济效益。
二、造林前准备
根据规程要求,在进行造林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立地条件调查:需全面了解造林地块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现状及土壤特性等信息,为后续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依据。
2. 整地措施:鉴于粗骨土地区土层浅薄,应采取深耕翻土或鱼鳞坑整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蓄水保肥能力。
3. 苗木选择:优先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本地环境的乡土树种,并确保苗木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造林技术要点
规程提出了具体的造林方法和技术要求:
1. 造林方式:推荐采用穴状整地结合容器苗造林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根系不受损伤,提高成活率。
2. 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乔木类树种建议每公顷种植约167株左右。
3. 抚育管理:造林后需定期进行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同时注意控制周边杂草竞争资源。
四、后期管护
为了保证造林效果持久稳定,规程还强调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
1. 补植复壮:对于未成活或生长不良的幼苗要及时补植,并加强后期养护。
2. 防火防盗: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体系,防止人为破坏行为发生。
3. 监测评估:定期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311T 178─2021粗骨土困难地造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特别关注到了如何克服粗骨土带来的挑战,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