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急流救援培训基地的选址、设施要求、设备配置、人员资质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急流救援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apid Stream Rescue Training B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82─2021《急流救援培训基地建设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急流救援培训基地建设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基地选址与规划
5.1 基地选址
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且具备一定坡度的区域,确保水流畅通无阻。同时需远离居民区和重要设施,以保障安全。选址时还应考虑地质条件稳定,避免地震断裂带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选址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合理的地理位置不仅便于人员集结与疏散,还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训练活动的影响。例如,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建设基地时,必须仔细评估周围环境,防止因突发性洪水或泥石流危及参训者生命财产安全。
训练设施配置
6.1 模拟急流水域
模拟急流水域长度不少于50米,宽度不少于15米,深度控制在0.5至1.5米之间。水域内设置不同等级的人工障碍物如礁石、桥墩等,用于模拟真实救援场景。
解读:这一规定旨在提供一个接近实战环境的训练场地。通过调整水流速度和障碍物布置,可以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急流救援技能练习需求。例如,设置多级跌水区可以帮助学员熟悉复杂水文条件下如何操作救生设备。
6.2 救援装备展示区
设立独立的救援装备展示区,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并配备必要的存储柜和维护工具。区域内应明确标识各类装备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解读:良好的装备管理是高效执行救援任务的基础。该条款要求建立规范化的装备展示与维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学员对专业器材的认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日常保养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安全保障措施
7.1 应急预案制定
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撤离路线图、医疗救护点位置以及联络方式等内容。所有参与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
解读:面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特别是在高风险作业环境中,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至关重要。比如,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将伤员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救治。
其他注意事项
8.1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植被破坏。完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并恢复原有地貌特征。
解读: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始终。这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确保基地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在铺设道路或建造建筑物时,应当优先采用环保材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总之,《急流救援培训基地建设规范》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此类特殊用途场所提供了权威指导。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各项指标达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事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