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与质押登记的工作流程、要求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的出具、质押贷款及登记管理等相关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Public Welfare Forest Compensation Benefit Rights Certificate and Pledge Regist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与质押登记是保障林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措施。以下是对DB3311/T 155—2020《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与质押登记工作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开具及质押登记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这表明,无论是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还是林权所有者,在涉及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的相关业务时都应遵循此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公益林”是指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森林资源;“补偿收益权”则是指因公益林保护活动所获得的经济补偿权利。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工作流程
1. 申请受理
- 林权所有人需提交书面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林权证复印件、身份证明文件等。
- 受理单位应在收到完整资料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核,并告知申请人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2. 审核评估
- 审核部门将根据公益林面积、管护成效等因素综合评定补偿金额。
- 若有必要,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或价值评估。
3. 证明开具
- 经审核通过后,由指定机构出具正式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载明权利人信息、补偿金额、有效期限等内容。
- 此证明作为质押贷款的基础凭证之一。
4. 质押登记
- 权利人向登记机关提交《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原件及其他必要文件。
- 登记机关核实无误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其他官方平台上予以公示,完成质押登记手续。
四、风险管理
- 各参与方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定期检查公益林状况,确保补偿资金专款专用。
- 对于恶意串通骗取补偿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3311/T 155—2020标准编写而成,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与质押登记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