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夫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工夫红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ongfu Black Tea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3311/T 146—2020是一部专门针对工夫红茶加工的技术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夫红茶的鲜叶应选用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并且要求鲜叶新鲜、匀净,无污染。这表明在选择原料时,不仅要考虑品种的适制性,还要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清洁度,这对于后续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二、萎凋过程
萎凋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第一步,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之一。标准规定萎凋时间通常为8至16小时,具体时间需根据天气条件及鲜叶含水量灵活调整。同时强调萎凋过程中要保持环境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这样的操作能够有效促进鲜叶水分蒸发,使叶片柔软,便于后续揉捻成形。
三、发酵工序
发酵是形成工夫红茶独特香气与色泽的核心步骤。标准建议将揉捻后的茶叶摊放在透气容器内,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推荐的发酵时间为2-4小时,期间需定期检查发酵程度,当茶叶表面呈现红褐色并散发出浓郁果香时即可停止发酵。此外,还特别提到发酵室应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设施,以保证发酵过程平稳进行。
四、干燥工艺
干燥对于固定茶叶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标准提出采用高温快速干燥的方法,初干阶段温度设定为110℃-120℃,持续约10分钟;随后进入低温慢干阶段,温度降低至70℃-80℃直至完全干燥为止。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并保留茶叶应有的风味物质。另外,干燥设备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具备均匀加热功能,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品质下降。
五、成品质量评定
最后,在成品质量评定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指标作为衡量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等五个方面。每项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产品质量越好。通过这样全面细致地评估体系,有助于生产企业严格把控产品最终质量。
综上所述,《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3311/T 146—2020不仅涵盖了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包装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和技术参数,对于推动我国工夫红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