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耐低温肥水调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应对低温环境的肥水管理。
Title:Rice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Fertilization and Water Regul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28-2022《水稻耐低温肥水调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水稻种植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温度监测与管理
规程要求在水稻育苗期和移栽初期,应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田间气温和地温,确保最低气温不低于12℃,地表温度不低于15℃。当气温低于此标准时,需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如用地膜或稻草覆盖苗床。同时,在灌水管理上建议采用浅水层灌溉,保持水温稳定,避免因水温骤变对秧苗造成伤害。
二、肥料施用原则
规程指出氮磷钾比例应控制在2:1:1左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分蘖前期和拔节期。对于冷害风险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增强植株抗逆性。此外,还强调了有机肥的重要性,要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家肥不少于30吨,并提倡使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三、水分管理技术要点
规程提出了\"前促后控\"的水分管理策略。前期(返青至分蘖末期)要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中期(拔节孕穗期)逐步加深水层至10厘米以上,防止早衰;后期(抽穗结实期)则实行干湿交替灌溉,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低温天气时,要适当延长排水时间,避免根系缺氧受损。
四、综合防控措施
规程强调了病虫害防治与肥水调控相结合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肥水方案,比如对于长势偏弱的植株可适当补充叶面肥,而对于旺长型品种则需加强控旺管理。另外,规程还鼓励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是对DB2308T 128-2022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对广大水稻种植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