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大豆种植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地大豆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yland Soybean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1T 43-2022《旱地大豆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旱地大豆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大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条款:3.1.1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避免选择低洼易涝或盐碱化严重的土地。
解读: 大豆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适宜在壤土或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而深厚的土层则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此外,土壤肥力直接影响产量,因此需要施足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
品种选择
条款:4.1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高产优质的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解读: 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显著,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同时,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种植过程中的管理难度及最终收成。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出苗率,因此严格控制种子质量是保障播种成功的基础。
播种
条款:5.1
适时播种,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至10℃以上时开始播种。每亩播种量约为5公斤左右,行距保持在30厘米至40厘米之间,穴播或条播均可。
解读: 春季气温达到一定水平后播种有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便于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行距设定应考虑机械化操作的可能性,以便于未来采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耕作。
施肥与灌溉
条款:6.1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初花期进行,主要补充磷钾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灌溉,干旱季节需及时补水。
解读: 农家肥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持续营养供给;而化学肥料则可快速补充特定元素缺乏症。初花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此时追加磷钾肥有助于促进开花结实。灌溉与否取决于降雨量等因素,在缺水情况下适时灌溉可避免因水分不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条款:7.1
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等自然调控手段;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洒。
解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方式,通过增加有益生物数量来抑制有害生物繁殖,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当生物防控效果不佳时,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也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措施,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以上就是DB1411T 43-2022《旱地大豆种植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具体说明。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旱地大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