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凉区夏香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菌种制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冷凉区夏香菇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mmer Shiitake Cultivation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冷凉区夏香菇栽培技术规程》(DB1411T 19-2022)是一项针对冷凉气候条件下夏季香菇栽培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搭建
该标准明确指出,栽培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以疏松肥沃、pH值在5.5至6.5之间的砂壤土为佳。同时,要求栽培棚室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遮阳条件,棚顶需覆盖透光率为30%-50%的遮阳网,以避免强光直射导致菌棒失水过多。此外,还强调了棚内应安装温湿度计,以便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二、菌种选择与培养基配制
对于菌种的选择,标准建议优先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如L808等适合冷凉地区夏季栽培的品种。关于培养基配方,推荐使用木屑78%,麦麸15%,玉米芯5%,石膏粉1%,糖0.5%,石灰0.5%的比例混合而成。此配方不仅成本低廉,还能保证香菇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均衡。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接种工作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穿戴消毒后的专用服装并佩戴口罩。接种完成后,将菌棒移入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菌棒是否出现杂菌感染现象,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发菌期通常持续40天左右,当菌丝完全覆盖整个菌棒时即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进入出菇期后,需要调整棚内的温湿度条件。白天温度维持在15℃至20℃,夜间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清水,但切忌过量浇水造成积水。另外,还需注意光照强度,适当增加散射光照射时间有助于促进子实体分化。如果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则要采取人工补光措施。
五、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特别强调了绿色防控理念,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对于常见的绿霉病,可以通过降低棚内湿度来预防;针对线虫侵害,则可采用生物制剂如阿维菌素进行处理。同时,还提倡通过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等方式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
总之,《冷凉区夏香菇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帮助从业者规避风险,实现高效生产。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共同推动我国香菇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