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羽肉鸡一体化养殖中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场址选择、布局规划、设施设备配置及环境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黄羽肉鸡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和管理。
Title:Integrated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 Feathered Chickens - Part 1: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103T 32.1-2022《黄羽肉鸡一体化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养殖场建设》是一项专门针对黄羽肉鸡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场址选择
标准要求场址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道至少500米以上,以减少外界污染对养殖场的影响。同时,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积水导致疾病传播。
2. 场区布局
规定了养殖场的功能分区,包括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其中,生产区应当位于上风向,而废弃物处理区则需布置在下风向,防止交叉污染。此外,各功能区之间应设置合理的隔离带。
3. 鸡舍设计
鸡舍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通风、采光及保温性能。鸡舍内净高不得低于2.5米,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不得超过15只。鸡舍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设,并设有排水系统。
4. 环境控制
强调了对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因素的严格控制。冬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2℃之间,夏季不超过28℃。空气中的氨气含量不得超过20ppm,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
5. 设施设备
明确了必备设施设备的要求,如自动喂料机、饮水器、温控仪等。所有机械设备都必须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6. 生物安全措施
提出了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进出人员消毒、车辆清洗消毒、定期灭鼠灭虫等。还特别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7. 废弃物处理
规定了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提倡采用堆肥发酵等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而对于液体废弃物则建议通过厌氧消化或人工湿地净化后再排放。
以上是本标准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