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全透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道路、停车场及其他相关场所的全透水沥青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lly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in Sponge C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612-2022海绵城市建设全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范》是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海绵城市中全透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这项标准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该标准强调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例如,第4.2条规定了粗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且洁净的碎石或破碎砾石,并要求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毫米。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道路损坏。同时,细集料也需选用坚硬、洁净的天然砂或者机制砂,且含泥量不得超过3%。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混合料的粘结力和整体强度。
其次,在配合比设计上,第5.3条指出全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应在18%至25%之间。这不仅满足了透水功能的需求,还兼顾了抗车辙性能。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矿粉用量应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2%到3%,并建议使用石灰石等活性矿物填料以增强混合料的稳定性。
再者,关于施工工艺,第7章对摊铺、碾压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摊铺温度不应低于160摄氏度,初压温度不低于150摄氏度,复压温度不低于130摄氏度。这些温度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避免出现松散或裂缝等问题。另外,碾压过程中要遵循“紧跟慢压”的原则,即紧跟摊铺机后方进行碾压,每次碾压宽度重叠1/3到1/2轮宽,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最后,在检验与验收部分,第9章明确了全透水沥青路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及合格标准。其中包括弯沉值、渗水系数、构造深度等项目。特别是渗水系数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路面的透水能力,其合格范围通常设定为不小于1200毫升/分钟。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时,才能判定该工程合格。
综上所述,《DB61/T 1612-2022海绵城市建设全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范》通过严格规范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后期检验等各个环节,为实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高质量全透水沥青路面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