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胡萝卜机械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机械化整地、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胡萝卜的机械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Carr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96-2022《胡萝卜机械化栽培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栽培技术推动胡萝卜生产的机械化和高效化。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与播种
标准中规定,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5%。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出苗率和幼苗的整齐度。同时,推荐使用丸粒化种子,这种种子在播种时更容易控制播量和深度,提高播种精度。
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5至2厘米之间,行距设定为20至30厘米。这样的间距可以为胡萝卜根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畸形根的发生。播种后需立即覆土并镇压,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土壤准备
对于土壤的要求,标准强调了深耕的重要性。耕作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这样有助于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此外,建议采用旋耕机进行整地作业,以减少土壤板结现象,创造一个疏松、平整的种植环境。
施肥管理
肥料施用方面,标准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氮磷钾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施用有机肥30吨作为基肥,并配合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750公斤。追肥则应在幼苗期和膨大期分别进行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0公斤左右。
灌溉与排水
灌溉是胡萝卜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整个生育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幼苗期和肉质根膨大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灌溉方式可选择滴灌或喷灌,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部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再晾干即可。田间管理上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机会。一旦发现病虫害,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收获
收获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胡萝卜的商品品质。标准建议当大部分胡萝卜达到商品成熟度(即表皮光滑、颜色鲜艳)时即可开始收获。机械收获时应注意调整机器的工作速度,避免损伤根茎。收获后的胡萝卜应及时清洗并分级包装,以延长保鲜期。
以上是对DB61/T 1596-2022《胡萝卜机械化栽培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胡萝卜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