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油酸油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高油酸油菜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Oleic Rape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高油酸油菜生产技术规程》(DB4208/T 78-2022)是湖北省孝感市地方标准,规定了高油酸油菜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质量要求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产地环境
标准指出,高油酸油菜种植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宜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要求旨在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同时避免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
2. 品种选择
推荐使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高油酸油菜品种。种子纯度需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高于90%,且无明显机械损伤。选择优良品种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而严格的种子质量控制则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
3.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一般秋播时间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春播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每亩播种量为300-400克,行距25-30厘米,穴距15-20厘米。采用条播或点播方式,并覆盖厚度约1厘米的细土。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后期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操作。
4. 田间管理
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促进幼苗健壮成长。返青后追施氮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开花期适当补充磷钾肥以增强抗逆性。整个生育期内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渍害发生。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还能优化营养成分比例,从而提升最终产品的营养价值。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包括菌核病、霜霉病等,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化学药剂喷雾等方式综合防控。常见虫害如蚜虫、菜青虫等,则需要定期监测虫口密度,在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物理捕捉、生物天敌释放或者低毒高效农药喷洒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
6. 收获与质量要求
当主轴中部角果呈现黄褐色且籽粒变黑时即可开始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应注意调整割台高度,避免损伤茎秆;人工收获则要求分段晾晒脱粒,确保籽粒充分干燥。成品油酸含量不得低于72%,芥子甙含量不超过30微摩尔/克,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严格把控。
总之,《高油酸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环节对高油酸油菜生产进行了规范指导,对于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