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所需收集的数据项和格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单位开展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Title:TBPMA 27-2004 Major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Cas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Dataset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BPMA 27-2004 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流调数据集》为例,聚焦新版与旧版在“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规范”方面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旧版标准中,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的采集较为笼统,仅强调了基本信息、接触史及发病时间等几大要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内容缺乏统一的操作指引和具体细节要求,导致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相比之下,新版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例如,在接触史记录部分,新增了“接触方式”、“接触频率”以及“接触时防护措施”三个子项。这一变化使得调查人员能够更精准地判断潜在感染风险来源,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新版还特别指出,所有接触史记录应尽量通过第一手资料获取,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通信记录截图、监控视频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以“接触方式”为例,新版标准将其分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两类,并进一步细分为握手、拥抱、共同用餐等具体情形。这种分类不仅便于调查员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点,也方便后期数据分析时建立更精确的风险评估模型。同时,对于“接触频率”的量化描述,新版提出了具体指导原则:若接触次数少于三次,则标记为低频次;三次至十次之间视为中频次;超过十次则定义为高频次。这样的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主观判断偏差。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新版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其核心在于提升数据质量,从而增强应对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各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确保每一项调查数据都经过严谨核实,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