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黄瓜槽式基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大棚黄瓜槽式基质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ough Substrate Cultivation of Greenhouse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50-2022 大棚黄瓜槽式基质栽培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大棚黄瓜槽式基质栽培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基质选择与配比
标准中规定,基质的选择应以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为主,如椰糠、珍珠岩、蛭石等。具体要求为:椰糠占比40%-60%,珍珠岩和蛭石各占20%-30%。这种配比能够确保黄瓜根系的良好生长环境,既避免了积水导致的烂根问题,又保证了足够的养分供应。
种植槽设计
种植槽的设计需考虑黄瓜植株的生长特性及栽培管理需求。槽宽建议在60-80厘米之间,槽深保持在20-30厘米左右。这样的尺寸既能满足黄瓜根系扩展的需求,也便于日常管理和灌溉操作。同时,槽间距应控制在1.2-1.5米,以便于机械作业和通风透光。
栽培密度
根据标准,每亩适宜种植黄瓜约3000-3500株。这一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每株黄瓜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空间,促进健康生长。过密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影响产量和品质;而过稀则会造成土地利用率下降。
水肥一体化管理
标准强调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要求每次灌溉量控制在5-8升/株,每周灌溉次数视土壤湿度情况调整。肥料种类及用量需依据黄瓜不同生长期的需求来确定,通常苗期氮磷钾比例为2:1:1,开花结果期调整为1:1:2。通过精确控制水肥供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黄瓜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倡采取物理、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例如,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定期喷洒无公害农药作为辅助措施。此外,还应注意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降低病原菌积累的风险。
以上内容是对《DB61/T 1550-2022 大棚黄瓜槽式基质栽培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黄瓜种植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