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内养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中采用内养护技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nal Curing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on Highway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86-20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内养护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内养护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1. 内养护:指在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能够提供内部水分的材料,以改善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湿度条件,从而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措施。
解读:内养护的核心在于通过特殊材料(如膨胀剂、保水剂等)为混凝土提供额外的水分来源,确保混凝土在早期硬化阶段不因失水而开裂或强度不足。
2. 膨胀剂:一种能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钙矾石或其他膨胀性物质的外加剂。
解读:膨胀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内养护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膨胀剂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增强结构稳定性。
材料要求
3. 水泥:应选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解读: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使用合格的水泥是保证内养护效果的基础。
4. 骨料: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且含泥量不得超过1%。
解读: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限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及含泥量有助于减少缺陷,提升内养护效果。
施工方法
5. 拌合:混凝土拌合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并确保搅拌均匀。
解读:正确的拌合工艺是实现良好内养护的前提。合理的水灰比不仅能够满足施工需求,还能促进膨胀剂的有效作用。
6. 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
解读:及时有效的养护可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确保内养护材料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检验评定
7. 抗压强度试验:应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龄期为28天。
解读: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可以评估内养护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8. 外观检查: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缝、麻面等缺陷。
解读:外观检查直观地反映了施工质量和内养护的效果。良好的内养护应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
以上是对《DB61/T 1586-20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内养护技术规范》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实施内养护措施,提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