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内水土流失的预防、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oess Plateau DB61T 1547-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47-202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目标,确保治理措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 术语和定义:对“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有助于统一概念理解,提高沟通效率。
3. 治理原则:
- 生态优先:强调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因过度开发而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 综合防治: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实现全面有效的水土保持效果。
4. 植被恢复:规定了植被恢复的具体要求,包括树种选择、种植密度、抚育管理等内容。例如,在陡坡地宜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以增强土壤固结能力。
5. 梯田建设:对于梯田的设计参数、断面形式以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梯田宽度不得小于规定值,并需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6. 淤地坝工程:明确了淤地坝选址条件、结构形式及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指出新建淤地坝应充分考虑下游居民的安全距离,同时定期检查维护现有设施。
7. 监测评估: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用于跟踪评价各项治理措施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降雨量记录、径流泥沙观测、植被覆盖度调查等指标。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南,还特别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为有效遏制黄土高原地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