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及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Division of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s of Soil Ero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40-202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科学指导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工作。它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了划分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分区原则
标准指出,划分应遵循自然地理单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划分过程中既要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也要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
3. 数据收集与处理
要求采用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土壤侵蚀调查成果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这些数据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信息准确可靠。同时强调了GI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空间分析的精确度。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一个包含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壤特性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权重分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最终得分,以此来确定是否属于重点防治区。
5. 划分等级标准
将重点防治区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最高等级,代表极高风险区域;二级为中等级别;三级为较低风险区域。具体分级标准基于综合评分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6. 实施步骤
规定了从前期准备到现场勘查再到成果编制的具体流程。每一步骤都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野外调查等,保证整个过程有序进行。
7. 成果表达形式
要求最终成果以文字报告、专题地图及数据库的形式呈现。其中,专题地图需清晰标注各等级防治区边界,并附有详细的属性表说明。
以上内容是对《DB61/T 1540-202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