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程序、评估方法、报告编制及应用。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Title: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529-2022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性技术规范,于2022年实施。该规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规程第4章“评估程序”中,明确要求从项目立项开始即应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第4.3条规定,评估主体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利益相关方意见。例如,在地铁线路规划阶段,需特别关注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和拆迁安置问题,确保信息采集全面客观。
第5章“风险识别”强调了全面性原则。第5.2条规定,风险识别应涵盖政策合法性、补偿安置方案合理性等八个维度。以补偿安置为例,规程要求对涉及征地拆迁的区域开展专项调查,评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7章“风险等级划分”规定了三级风险分类标准。第7.3条指出,若项目存在较大范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且难以化解,则被评定为高风险。例如,当地铁建设可能造成大面积商业区关闭时,就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第8章“评估报告编制”要求报告内容包括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建议。第8.5条规定,对于中低风险项目,应提出加强宣传引导的具体方案;而对于高风险项目,则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人及操作流程。
此外,规程还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第9章“公众参与”明确指出,所有评估活动都应充分考虑民众诉求,保障其知情权与表达权。例如,在地铁票价定价过程中,需组织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总之,《DB61/T 1529-2022》通过对评估程序、风险识别、等级划分等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