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秦川牛生产中青干草调制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秦川牛养殖过程中青干草的调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inchuan Cattle Production - Part 12: Preparation of Green Ha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489.12-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2部分:青干草调制》是一项专门针对秦川牛养殖过程中青干草调制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青干草”是指在植物生长旺盛时期刈割后,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至安全储存水平的饲草。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依据。
青干草调制的基本要求
1. 刈割时间:规定应在牧草生长最旺盛、营养成分最高的时期进行刈割。具体来说,当牧草进入开花初期至盛花期时进行刈割最为适宜。
2. 刈割高度:要求留茬高度应保持在5-10厘米之间,这样既能保证牧草的再生能力,又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3. 刈割方式:提倡采用机械化刈割,以提高效率并减少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干燥过程控制
1. 自然干燥:
- 场地选择:需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地方。
- 厚度控制:摊晒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确保空气流通,加速水分蒸发。
2. 人工干燥:
- 温度控制:设定合适的干燥温度(通常为40℃~60℃),防止营养成分损失。
- 时间管理:根据不同的牧草种类调整干燥时间,确保达到理想的干湿度。
贮存条件
1. 仓库环境:贮存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并具备防潮、防火设施。
2. 包装材料:推荐使用透气性好的麻袋或其他专用包装材料,以利于长期保存。
3. 堆放方式:垛形整齐,垛间距适当,便于检查和取用。
安全与质量检测
1. 水分含量检测:成品青干草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4%以下,可通过快速测定仪等工具定期抽检。
2. 霉变检查:每批产品都需进行感官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 营养价值评估:可委托专业机构对主要营养成分如粗蛋白、粗纤维等进行分析,确保满足秦川牛饲养需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2部分:青干草调制》不仅涵盖了从原料采集到最终贮存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于促进秦川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