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陆相页岩气水平井的钻井地质设计工作。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rilling of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s in Continental Sett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7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482-2021《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规范》是陕西省针对陆相页岩气开发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术语如“页岩气”、“水平井”等概念,这些定义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基础,确保了不同参与方在同一语境下沟通交流,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设计偏差。
5.地质资料收集与分析
5.1 地质资料收集应包括区域地质概况、构造特征、地层剖面、岩性特征等内容。收集工作需全面细致,尤其要关注构造复杂区的断层分布及产状信息。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准确的地质资料是后续设计的前提条件。例如,在构造复杂的区块,若未充分掌握断层位置与走向,可能导致井眼轨迹偏离设计目标层位,影响开发效果。
5.2 对收集到的资料应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对目的层段的地应力场特征、天然裂缝发育情况以及储层物性参数进行重点评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数据分析,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为井位优选和井眼轨迹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对于高应力区,需考虑套管抗挤毁能力和井壁稳定性问题;而天然裂缝发育区则需要评估其对压裂施工的影响。
6.井位优选
6.1 井位选择应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要求。优先考虑地表条件良好、交通便利且远离敏感区域的位置。此外还需结合周边已开发区块的实际生产数据,预测新井可能达到的产能水平。
6.2 在具体选址过程中,应将目的层顶底板埋深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埋深适中(通常指3000m左右)的层位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过浅或过深都会增加钻井成本并带来额外的技术挑战。
7.井眼轨迹设计
7.1 水平段长度建议控制在1000至1500米范围内,具体数值需根据储层厚度、水平段内渗透率变化规律等因素确定。当储层较薄时可适当缩短水平段长度以减少非生产时间;而对于连续性较好的厚层储层,则可以延长水平段以提高单井产量。
7.2 轨迹优化方面,应尽量保持井眼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井筒完整性又能促进后期增产措施实施。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断层破碎带以及强水敏性泥岩夹层等不利地段。
9.风险防控措施
9.1 针对可能遇到的井漏、卡钻等问题,应在设计阶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例如,在易漏失地层可采用密度较高的钻井液体系,并配备足够的堵漏材料储备;对于潜在的复杂井况,则需准备多套备用方案以便快速响应。
9.2 环保方面,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泥浆池建设位置,确保废弃物处置符合环保要求。此外还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行为。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较为重要的几个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