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地草兔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林地草兔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bbits in Forest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475-2021林地草兔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林地草兔综合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陕西省范围内,对林地草兔的综合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防控措施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适用于陕西省内所有林地草兔的防治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 草兔:指生活在林地环境中的野兔。
2. 综合防治:采用生态学原理,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草兔种群数量进行调控的技术体系。
三、综合防治原则
1. 生态优先:在防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平衡,避免因过度防治导致其他物种受到不利影响。
2.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
3. 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确保安全有效。
四、监测与预警
1. 监测频率: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监测。
2. 监测内容:包括草兔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信息。
3. 预警机制:当监测数据显示草兔种群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应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防控措施
1. 物理防治:如设置围栏、陷阱捕捉等手段。
2. 化学防治:使用低毒高效的药物进行喷洒或投放,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环境保护。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者利用病原微生物来控制草兔数量。
4. 栽培管理:调整植被结构,减少草兔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六、效果评估
1. 评估周期:每年度结束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效果评估。
2.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草兔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植物恢复状况、经济效益等方面。
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防治方案。
以上就是对《DB61/T 1475-2021林地草兔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