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灵芝菌种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菌种生产环境要求、母种分离与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制作、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灵芝菌种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noderma Production - Part 2: St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472.2-2021灵芝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菌种》是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灵芝菌种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管理以及菌种质量检测等环节。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灵芝菌种生产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菌种选育
条文要求:菌种选育应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健壮、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并且需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菌种选育的重要性,确保选用的菌种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和适应能力。通过官方认证可以有效避免假冒伪劣菌种流入市场,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遗传稳定性是保证灵芝长期栽培过程中保持一致性的基础条件。
二、培养基制备
条文要求:采用适宜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配制培养基,pH值控制在5.8~6.2之间。原材料应新鲜、无霉变。
解读:合理的营养成分搭配对于灵芝菌丝体的生长至关重要。碳源如蔗糖、葡萄糖等提供能量,氮源如蛋白胨、酵母膏有助于蛋白质合成。pH值的调控直接影响到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外,使用新鲜原料能够减少杂菌污染的风险,提高培养成功率。
三、灭菌处理
条文要求:固体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温度为121℃±1℃,时间为2h;液体培养基则采用连续加压蒸汽灭菌装置,在115℃条件下维持30min以上。
解读:灭菌是防止杂菌侵入的关键步骤之一。高温高压可以有效杀灭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破坏某些热敏性物质。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培养基选择合适的灭菌参数非常重要。另外,采用连续加压蒸汽灭菌装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更好地控制操作条件,降低人为误差。
四、接种与培养管理
条文要求:接种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每个试管或瓶中接种量约为0.1g~0.2g。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光照周期为黑暗12h/光照12h交替。
解读: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避免污染的前提条件。适当调整接种量有利于菌丝快速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稳定的环境因素有助于促进菌丝均匀分布并形成良好的菌落形态。而特定的光照模式可能会影响灵芝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五、菌种质量检测
条文要求:成品菌种需检测纯度、活力、生长速度三项指标。纯度要求达到100%,即不得检出任何其他种类的微生物;活力指数不低于85%;从接种后第7天起计算,平均每日增长量不少于0.5mm。
解读:这三个指标直接反映了菌种的整体品质状况。纯度是衡量菌种是否纯净的重要标志;活力反映了菌种的生命力强弱;生长速度则体现了菌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只有当这些指标均符合要求时,才能称得上合格的灵芝菌种。
综上所述,《DB61/T 1472.2-2021灵芝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菌种》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生产者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最终获得高质量的灵芝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