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分级、清洗、打蜡、烘干、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st-harvest Commoditization Processing of Cit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409-2022《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柑橘从采摘到销售前的一系列商品化处理过程,确保柑橘的品质和安全性。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柑橘采收时间与方法
标准中规定,柑橘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果实达到成熟度且自然脱落率较低时。通常情况下,早熟品种应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收,晚熟品种则需在次年的2月至3月间完成采收。采收时应避免机械损伤,提倡使用剪刀等工具进行手工采摘,并注意保护果柄完整。
2. 预冷处理
预冷是保证柑橘品质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要求在采收后尽快将柑橘置于温度为10℃±2℃、相对湿度为85%-90%的环境中进行预冷处理,时间不少于6小时。通过快速降低果实表面温度,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鲜期。
3. 分级与包装
根据果实大小、色泽及病虫害情况对柑橘进行严格分级。每一等级内的单果重量差异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包装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害、透气性良好的材质,如瓦楞纸箱或塑料筐。每箱(筐)装量不得超过20kg,并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4. 贮藏条件
对于短期贮藏(不超过一个月),建议保持库内温度在7℃-10℃之间;长期贮藏(超过一个月)则需要控制在2℃-4℃范围内,同时维持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此外,在整个贮存期间要定期检查库存状况,及时剔除腐烂变质的果实,防止交叉污染。
5. 运输要求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晒、防水措施,避免剧烈颠簸造成机械伤害。车厢内部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但不高于15℃,并且在整个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开启车门通风换气。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程,能够显著提高柑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也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