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氏沼虾稻田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稻田工程改造、种苗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罗氏沼虾与水稻共生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Rice and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Culture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394-2022《罗氏沼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罗氏沼虾与水稻共生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养模式选择
标准规定了三种主要的种养模式:稻虾共作、稻虾轮作和稻虾连作。其中,稻虾共作是指在同一稻田内同时种植水稻并养殖罗氏沼虾;稻虾轮作是在不同季节交替进行水稻种植和罗氏沼虾养殖;稻虾连作则是连续多年在同一稻田内先种稻后养虾。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市场需求合理选择。
2. 稻田改造要求
在稻田改造方面,标准强调了田埂加固的重要性,要求田埂高度不低于60厘米且宽度不少于40厘米,以防止罗氏沼虾逃逸。此外还提到进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科学合理,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并配备防逃设施如塑料薄膜或防逃网等。
3. 苗种投放管理
对于苗种的选择与投放,标准指出应选用健康活泼、规格整齐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8000尾左右。同时,在投放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水质检测工作,确保符合养殖需求。
4. 日常饲养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投喂、水质调控等多个环节。投喂时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即每天固定时间喂食,定点投放饵料,按照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保证饵料新鲜营养丰富。另外还需定期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等指标,适时换水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5. 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建议采取生态防控手段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频率,比如通过改善水质条件、增强虾体免疫力等方式来降低发病几率。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避免扩散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以上内容只是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概述性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罗氏沼虾稻田综合种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