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人行横道安全警示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组成与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要求、检测方法及运行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中智慧人行横道安全警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运维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rosswalk Safety Warn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368-2022 智慧人行横道安全警示系统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人行横道的安全性。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
根据标准第4章规定,智慧人行横道安全警示系统应由信号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信息显示模块和通信控制模块构成。其中,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实时监测行人和车辆的动态;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分析这些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警示装置;信息显示模块通过发光标志或语音播报提醒行人和驾驶员注意安全;通信控制模块则确保各部分协调工作。这一设计确保了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性。
2. 信号采集与识别精度
第5章明确指出,信号采集设备必须具备高精度识别能力,能够准确区分行人与非机动车,并能有效识别夜间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目标物。例如,在第5.1节中提到,采集设备在白天和夜晚的误报率均不得超过1%,这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信息显示模块的技术指标
第6章对信息显示模块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首先,发光标志的颜色需符合GB/T 18833的规定,确保其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可见。其次,标志的亮度应根据环境光强度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与效果兼顾的目的。此外,标志上的文字和图案尺寸也需满足最小可视距离的要求,以便远距离的行人也能及时注意到警示信息。
4. 通信与控制机制
第7章强调了通信控制模块的重要性。该模块需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Zigbee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同时,为了防止干扰和故障,系统应具备冗余设计,即当主通信链路失效时,备用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保障系统的连续运行。此外,控制逻辑应简单明了,避免复杂算法导致的操作延迟。
5.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最后,在第8章中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测试方法和验收流程。其中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性评估。功能性测试主要验证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作;性能测试则关注响应时间、稳定性等参数;安全性评估则是从电磁兼容性、防雷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只有通过所有测试项目,系统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以上是对《DB43/T 2368-2022 智慧人行横道安全警示系统技术规范》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这项标准不仅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依据,也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